近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鲁文静副研究员团队在溴基液流电池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在电极表面基于可逆的固态溴络合效应,同步提高了电极的固溴能力和催化活性,降低了溴基液流电池的自放电率,提高了电池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

溴基液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在分布式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溴电对的反应活性相对较低,以及溴扩散导致的自放电问题严重影响着溴基液流电池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

【动态】大连化物所设计开发出溴基液流电池用高活性、高固溴能力电极材料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向电极表面引入溴固态络合剂的策略,基于强的可逆固态络合效应,可实现抑制电池自放电的同时增强溴电对的反应活性。研究发现,与传统电解液中的液态络合剂相比,电极上的固态络合剂对溴的络合作用更强,其将可溶性的溴更加牢固地捕获、固定于电极中,有效避免了溴从电极表面向本体电解液中的扩散,从而抑制了电池的自放电反应团队利用该电极测试了锌溴液流电池的性能,发现在充电至40mAh/cm2并搁置24小时后,其容量保持率由39.15%大幅度提升至82.93%。此外,与传统电解液中的液态络合剂不同,该电极表面的固态溴络合效应不会影响溴电对的电化学活性。此外,以该电极组装的锌溴液流电池可以在180mAh/cm2的高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580次,平均库伦效率达99.30%。该工作为开发高功率密度、高容量保持率和长寿命溴基液流电池用电极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以“Reversible Solid Bromine Complexation into Ti3C2Tx MXene Carriers: A Highly Active Electrode for Bromine-based Flow Battery with Ultralow Self-discharge”为题,于近日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DNL17博士研究生汤陆银。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等支持。(文/图 汤陆银)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9/D4EE00580E

DICP科普一下∣可逆固态络合效应

可逆固态络合效应听起来很深奥,但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拼图游戏:在可逆固态络合效应中,当不同的“拼图块”物质(可能是固态或者液态)在特定的条件下相遇,它们就会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化学键或者相互作用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我们称这个“整体”为络合物,这就如同拼图块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重要的是,这个“拼合”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改变了某些条件,比如温度、压力或者环境中的其他因素,这个络合物又可以被“拆”回原来的状态,变成两块单独的拼图块。

可逆固态络合效应在很多领域都有用。比如,在制造材料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效应来控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让它们变得更强大或者更耐用;在化学工业中,这个效应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化学反应。(文/汤陆银 /陈思)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动态】大连化物所设计开发出溴基液流电池用高活性、高固溴能力电极材料

液流电池(Flow Battery)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它通过液体电解质的流动来存储电能。与传统的固态电池(如锂离子电池)不同,液流电池的能量存储组件(电解质)是分离的,通常储存在外部容器中,在充放电过程中通过电池单元循环。
液流电池是一种活性物质存在于液态电解质中的电池技术,电解液在电堆外部,在循环泵的推动下流经电堆,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国际上液流电池主要有全钒液流电池、锌溴电池、铁铬电池、多硫化钠溴电池4种技术路线。
其中全钒液流电池目前产业链建设和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由功率单元(电堆),能量单元(电解液和电解液储罐),电解液输送单元(管路、阀、泵、传感器等辅助部件)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等组成。其中,电堆由离子交换膜、电极、双极板、电极框、密封等材料构成。液流电池生产线包括(双极板,膜裁切,碳毡裁切,电堆堆叠组装)等。欢迎申请加入微信群。
另外欢迎加入通讯录:https://www.aibang360.com/contacts/100278100042
双极板 设备 材料 检测 加工 液流电池 质子膜 隔膜材料 电堆 电解液 激光设备 其他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