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徐蔚冰 )4月19日,第九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风光储先进技术分论坛”在京召开,分论坛主题为“创新引领 驱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储能)首席技术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徐泉表示,我国大规模长时储能已迎来历史机遇,中海储能正全面启动“1+4+N”全产业链布局,同时与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建铁铬液流电池生态联盟。
据徐泉介绍,中海储能“1+4+N”全产业链布局指的是:1个总部基地,4个核心材料基地(研发基地、电极生产基地、电解液生产基地、双极板生产基地),N个电堆与储能系统模块装备基地。
徐泉表示,目前,新能源供给的间歇性与电网持续稳定的用电需求天然存在着巨大矛盾,大规模长时储能是新能源供电与用电矛盾的唯一解决方案,只有依靠大规模长时储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电源侧,为提升并网能力、提高经济收益,要求强制配储10%至20%,配置2h以上大容量长时储能,调峰为主;在电网侧,为保障用电需求、提高电能质量,要求建设4h以上大容量长时储能,可作为独立电站运营,调峰调频;在用户侧,为峰谷价差套利、自发用电,需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长短时均有,调峰为主。
“我国大规模长时储能已经迎来历史机遇。”徐泉说,从电源端看,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量全球第一,光伏出货量占全球70%,但风电光伏有不稳定性,供需无法平衡;2035年,风电光电将占80%以上的装机容量和40%以上的电量,光伏发电成本可降低至0.1元/度,风电成本可降至0.2/度。从负荷端看,中国动力电池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第一,但充电不便利,电网负荷大。目前,动力电池能量比十年来提升3倍,成本下降70%,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680万辆。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随后,浙江、内蒙古、河南等地也提出了新型储能相应目标。今年以来,国家颁布液流电池储能产业相关政策6项,指出2030—2045年规模化长时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满足日以上平衡调节需求。
中海储能100kW/400kWh工程示范平台
“我国在液流电池领域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和市场需求,这些政策出台将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活力,推动液流电池技术走向新的高度。”徐泉称,液流电池更适合用于大规模长时储能,这是它的特性优势决定的:循环次数多,寿命长;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没有爆炸风险;电解质溶液毒性和腐蚀性相对较低,稳定性好,环境适应性强,运行温度范围广;规模大,容量大,可达百兆瓦级。
据悉,我国铁铬储量120亿吨,铁铬原材料0.19元/kg,铁铬年产量4000万吨。除了原材料低廉之外,系统与材料安全性非常好,使用低浓度盐酸溶液来溶解铁铬,“起火爆炸”风险几乎为零,对环境无污染。
徐泉认为,铁铬液流电池迈入10MWh+时代,未来上下游产业链,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当然,此前铁铬液流电池也存在三个技术难题:电解液交叉污染、铬反应活性低、析氢副反应。“目前,这三大技术问题已通过对电极、双极板、电解液、催化剂等各组件的材料与结构重新设计解决,并从性能端得到验证。”徐泉介绍说,中海储能探索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路线,有效突破瓶颈,提升了电池性能、降低了成本,在全球已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这些技术包括电堆结构设计、智能化管控系统、再平衡技术、催化剂沉淀技术、电极表面改性技术、双极板开流道技术等。
中海储能怀来云数据中心500kW/4000kWh储能项目
谈到中海储能的未来发展规划,徐泉称,2024年公司电解液生产基地启动建设,并开始交付40MWh级以上储能项目。2025年,中海储能将继续完善电解液与电堆建设产业链,完成全产业链自研自产自销,同步建设100MWh级储能项目,开拓海外订单。另悉,中海储能已与沙特签署《铁铬液流电池长时储能》项目协议,合力打造沙特首个长时储能项目。
原文标题:中海储能CTO徐泉:大规模长时储能的春天来了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关于中海储能
中海储能是一家专业从事容量型规模化储能技术开发、储能设备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当前核心产品为铁铬液流电池。自主创新研发的“高安全、大规模、低成本、长寿命铁铬液流电池长时储能技术”,已完成技术验证、产品中试、工程验证和商业项目交付,被列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技术,纳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中海储能自2020年开始公司化运营,构建了储能产业管理专家+技术研发科学家+高端装备制造团队的顶层设计路线,共建了学科、技术、产品深度协同的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平台,建立了科研攻关、装备制造、产业应用的产学研用体系,在国内牵头成立了铁铬液流电池产业发展联盟,打造了机理研究、原材料研产、产品设计、系统集成、交付运维、产教融合的全产业链布局。
中海储能立足北京总部基地核心,面向国内市场,打造了“一核一北一中一南”战略布局。已有产品10kW、33kW级电堆,250kW、500kW级产品模块,装备制造厂年产能达500MW,规划建设中的广东惠阳、内蒙赤峰、河南兰考智能产业基地,产能达2GW。张家口怀来云数据中心500kW/4000kWh项目完成交付,正在建设广东省惠阳区一期2MW/10MWh电源侧项目,河南省兰考县100MW/400MWh项目正在推进中,承接了北京市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区兆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项目,顺利签署沙特首个铁铬液流电池长时储能项目,初步完成了将能源变革支撑性储能技术转化成产业能力的布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海储能):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启动“1+4+N”全产业链布局,以硬实力迎接新机遇